手术方式与药物治疗均是临床常见的治疗策略,对于部分而言,若在两种治疗方式均可选择的情况之下,往往更偏向于选择保守的药物治疗。那么对于需行外科生物瓣置换术的患者,是否也可考虑行药物治疗?近日,《门诊》杂志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静教授就该问题进行了解答。
对于需要做外科生瓣置换的患者而言,其本身的自体瓣膜已经达到器质性病变的程度,比如严重的关闭不全或者狭窄,这时候单纯的药物治疗是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的,也无法将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瓣膜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,因此我们需要行外科的瓣膜置换术来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。对于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,如果进行瓣膜置换可选择机械瓣或生物瓣,两者优缺点各不相同。
机械瓣经久耐用,但患者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,且需要规律查血,判断抗凝药物效果,以防止药效过高出现脑出血、内脏出血等出血并发症或药效不足出现栓塞并发症的可能。生物瓣膜无需终身抗凝,仅需术后服用抗凝药物3~6个月,但瓣膜本身有使用寿命,目前生物瓣中使用寿命最长的干式储存的瓣膜可达20~30年,其耐久性相对更好,且随着干式储存的瓣膜的出现,对于50多岁、甚至50岁以下的患者也可以考虑选择这种生物瓣膜来进行生物瓣置换手术。
因此,对于需进行外科生物瓣置换术的患者,可考虑选择耐久性更好的生物瓣膜进行手术治疗,且无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。
李静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,主治医师 西安市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陕西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委员 陕西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心肺保健分会委员 从事心血管外科的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,主要研究,临床方向为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,微创心脏瓣膜及复合手术的外科治疗,冠心病的全动脉化及机械辅助治疗。
责任编辑:安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