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很多人的认知里,心血管疾病似乎是“男人的病”,但事实远比想象的复杂。全球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女性远超乳腺癌等常见女性疾病,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女性健康的头号威胁。然而,由于症状不典型、诊断率低、治疗不足等原因,女性患者往往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。
在这个属于女性的三月,我们不仅要关注女性的权益和成就,也应该关心她们的心脏健康。为什么女性更容易被心血管疾病“盯上”?她们的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特点?又该如何预防和管理?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与防治策略,让更多女性远离这一“隐形杀手”。
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:你可能不了解的真相
1、不典型症状,容易被忽视相比男性,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更加隐匿,容易被误以为是疲劳、焦虑或更年期症状。例如,女性心梗的常见症状可能是:上腹部不适,而非典型的胸痛;恶心、呕吐,误以为是胃病;极度疲劳或头晕,甚至有的患者仅表现为失眠。这导致女性在就诊时往往未能得到及时的心血管评估,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2、性激素影响,心血管风险随年龄飙升年轻女性受雌激素保护,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。然而,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急剧上升,其发病率与男性持平甚至更高。这是因为雌激素的下降会导致血管收缩性增强、血脂水平升高、血管弹性下降,增加心血管负担。研究发现,绝经后10年内,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绝经前增加约2-3倍。这意味着,40岁后的女性就需要特别关注心血管健康,不要等到疾病发生才重视。
3、性别特异性危险因素:女性的“独特挑战”除了常见的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心血管风险因素,女性还面临一些特有的风险: ·妊娠期高血压、妊娠糖尿病:研究显示,妊娠期并发症的女性,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; ·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:与胰岛素抵抗、高血压、高血脂密切相关,显著增加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; ·提前绝经(<45岁):比正常绝经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50%。 然而,这些女性特有的风险因素往往未被纳入常规心血管疾病筛查,导致女性的心血管风险被低估。
女性心血管疾病的五大误区
误区1:我血脂正常,不会得心血管病很多女性认为只要血脂检查正常,就不会有心血管问题。然而,最新研究表明,女性的心血管风险与胆固醇的关系并不像男性那样简单: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对女性的影响不如男性显著,但女性的总胆固醇升高,心血管风险与男性相当;女性的脂蛋白(a) 水平更高,这种特殊脂蛋白与动脉硬化和血栓风险密切相关。
误区2:年轻女性不会得心脏病虽然年轻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低,但并不意味着风险不存在。研究表明:妊娠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问题,都会为未来的心血管疾病埋下隐患;长期熬夜、精神压力大、不健康饮食,让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提前进入心血管疾病高危状态。
误区3:女性心脏病比男性轻不少人认为,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比男性轻微,但事实恰恰相反:女性的冠状动脉更小,心脏病发作后恢复较慢;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于男性,且术后恢复时间更长。
误区4:胸痛才是心梗许多女性在心梗发生时,并不会感到典型的胸口剧烈疼痛,而可能仅表现为呼吸急促、恶心、出汗、疲劳。因此,如果感到异常疲劳或持续胸闷,一定要尽早就医检查。
误区5:心血管病是老年病事实上,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,年轻时的生活方式(如久坐、熬夜、不健康饮食、精神压力大)都会影响未来的心血管健康。
预防心血管病应该从年轻时开始!女性如何保护心血管健康?五大关键建议
1、定期筛查,从40岁开始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,监测是否有高血压风险;每3-5年进行血脂检查,若有家族史或其他风险因素,可每年检测;若有妊娠期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,应定期心血管风险评估。
2、关注饮食,减少隐形杀手控制精制糖和反式脂肪,避免甜饮料、炸鸡、蛋糕等高糖高脂食品;多吃富含欧米伽-3的食物,如深海鱼、坚果,有助于降低心血管风险;减少盐摄入,控制每日钠摄入量,降低高血压风险。
3、增加运动,每周至少150分钟每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瑜伽、骑车)至少150分钟;力量训练+有氧运动结合,增强心血管健康。
4、控制情绪,减少压力长期焦虑、压力过大会引发血压升高、血管收缩、心率失常。建议:学会情绪管理,如冥想、深呼吸、听音乐;保证充足睡眠,每天7-8小时,提高身体修复能力。
5、关注荷尔蒙变化,绝经后更要重视心血管健康绝经后,建议:定期监测血脂、血糖、血压;咨询医生是否需要雌激素替代疗法,以降低心血管风险。